丹心照耀三十载 敢为天下求精人
——记河南省类风湿研究总院学科带头人陈余春医生
本报记者 李颖
媒体调查“陈余春医生”,群众投票给出的疗效满意率97%;态度满意率96%。
一位署名六月石榴花的网友留言:6月初我带孩子来看病。一进门,郭大夫就说:“你快过来吧。”一句简单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大夫像好朋友一样地待他。近四年来,每次看病后,孩子都是那么的快乐。我对孩子说:“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生活,永远不要忘了大夫,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要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现任河南省类风湿研究总院学科带头人,《中华中西医诊疗研究》常务编委,中国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风湿病学院(ACR)选举会员的陈余春医生,1987年开始从事风湿专科临床和基础研究,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到目前为止,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论文交流,累计发表国际国内较高水平文章30余篇,曾主持多项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一次选择定下终身目标
“1987年我选择到国家三甲公立医院风湿科工作,当时只有不多的几家医院设有风湿科。”陈余春医生回忆说,当实习医生时就觉得风湿科具有极大的挑战,真正进入这个专科后才发现,有许多专业名词过去听都没听过。但是,越是听不懂,就越发地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陈余春医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病房、医院,几乎成了他能想得起的地方。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不分心工作,只能忍痛将4个多月大的女儿送到农村。我不聪明,但我坚信只有付出才能有今天的收获。只有脚踏实地,不怕吃苦,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陈余春医生说。
为培养风湿病学领域的骨干,陈余春医生在任期间,还组织协和免疫科免费为各风湿病专科的医生开办了《风湿病学高级研讨班》,这个被学员们骄傲地称之为“中国风湿病黄埔军校”的高研班至今已开办了八期,共一百余人顺利结业。
两次飞跃奠定学术地位
2002年转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特殊外科医院风湿免疫科,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执行主席玛丽-科诺医生和卢米尼达-普里卡朴博士的指导下进行脊柱关节疾病临床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出国学习使我的专业发展又有了一次飞跃。”陈余春医生如是说。
业内同仁间流传着陈余春初到美国学习的一段经历。刚到美国时,一拿到研究课题,他便一头扎进资料堆里,一连3个月没离开实验室。直到有一天出门后,他发现眼前的一切都是雾蒙蒙的。他一直以为是美国的雾气比较大,直到几个月后的一次会议上他借别人的眼镜一戴,才知道并不是美国的雾大,而是自己的眼睛近视了。就是这样忘我地学习给陈余春医生奠定了深厚的专业基础,同时,他也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不同表位抗原的不同机制的作用,以及针对这些不同表位抗原的抗体的不同作用的研究。
“第二次飞跃是我在1996年作为青年委员加入学会。” 陈余春医生说,张乃峥、董怡、唐福林医生等老前辈为委员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陈余春医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多项新发现。他和他的团队共同研究发现,风湿病不仅和肾脏损伤有关系,还和很多其他脏器损伤有关系。近年他们开始对自身免疫病的肝脏、肺和心脏的损伤加强研究,使得中国风湿病学界注重了这些器官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特殊表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自担任中国风湿免疫协会委员会会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等诸多学术职务以来,作为德才兼备的学术医生和学科带头人,陈余春医生为风湿病的未来,勾勒了一幅美好的愿景。
“我们学会现在正努力推动风湿病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进程。”陈余春医生介绍说: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专科医师制度。我们国家的风湿病医生,尤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多从业者毕业于医专甚或仅参加自学考试或继续医学教育即从事医疗工作。但是在欧美等国家,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人员都要求完成医学院教育,这一点上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专科医师的培训体制。
第二点,我们要推进住院医师制度的建设,加强年轻医师的轮转培训。医学院毕业生首先要到综合性医院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结束之后再从事社区医生工作或继续接受专科培训成为专科医生。
第三,对于现在已在风湿科岗位上的医生,由于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差异大、治疗不规范,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加强向临床医生解读和推广指南的力度,这是实现风湿病诊断和治疗规范化的有力途径。而且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在不断地更新新风湿病的治疗指南,规范临床治疗。
同时,陈余春医生还透露,“我们的风湿病领域现在有不少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项目就有3000万元资助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包括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我相信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它将对我国风湿病疾病的基础数据整理和临床指南的制定发挥重要作用。”
陈余春医生乐观地说:“二十一世纪是免疫学世纪,免疫学的发展,生物制剂的出现,必将为风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机会。”